基于有效碳营养的认识,业内需要对有机肥的作用、生产技术、有机碳营养的优点及养分平衡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有机肥尤其是有机碳肥方面的技术创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机碳肥可归于有机肥,但前者的水溶性、生理活性远高于后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一般有机肥的当季肥效不明显,其肥效主要是通过改土而慢慢显示出来。实际上,有机肥的肥效不一定慢,慢是因为其有效碳含量低。若提高其有效碳含量,肥效则快,尤其是在化肥用量偏高的情况下,补充有效碳,可消除“碳短板”而恢复碳平衡,且见效快速。目前平衡施肥中缺乏对解决“碳短板”的技术措施,若能改进,可收到“四两拨千斤”之功,使平衡施肥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国内外研究早已证实,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糖、维生素可被植物吸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农大孙羲先生领导的有机营养研究所就进行了作物的有机营养研究,证明有机肥中有机养分对作物的直接作用及其优越性。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为有机碳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有机碳肥一直难以在平衡施肥中得以应用,其主要原因是有机物种类太多,远超17种营养元素,难以一一计算并调节其平衡。笔者以外,可以从有机物的碳链、碳环入手,将各种有机物均归纳为碳,以碳氮比为量化指标,则可实现以简驭繁,指导肥料生产及施用。试验结果表明,碳氮比在1左右,通常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研究证明,有机与无机元素配合,可大大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及生理功能。
有机碳肥按化学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有机酸类,如乙酸、丙酸、氨基酸;糖类,如单糖、双糖、多糖;醇类,如乙醇、丙醇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有机碳营养这一概念,许多含氮的有机碳营养,如氨基酸营养液多标为有机氮,其肥效被归于有机氮的贡献。有机碳营养发挥了作用而得不到确认。这种概念的模糊妨碍了公众对有机碳营养的认识,而化肥工业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有机碳肥,尤其是无氮类有机碳(酸、醇等)营养。
在生产实践中,有机碳肥显示出很好的增产效果。辽宁一家企业利用有机碳营养理论建成有机碳控释尿素生产线,产品在内蒙古通辽玉米上试验。数据显示,对比等价值施用有机碳控释尿素和传统尿素,玉米增产8%~15%亩增产值100元以上;而且玉米籽粒成熟早,不秃尖。
有机肥生产的主流技术是发酵,最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成功的非生物发酵技术可保留大量的有机碳,避免了有机碳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而损失。该技术使大分子有机物迅速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碳,开拓了一条快速生产高效水溶性有机碳的新途径。还有个例子,福建绿洲生化公司的生化腐植酸系列产品(含有机碳肥)肥效好、起效快,其生化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今年成书出版。
水溶性有机碳营养的优越性表现在,跨越了从二氧化碳经过光合反应生成有机物的过程,因而节约了光能,肥效快,而且便与在大田施用,这些突出特性是二氧化碳不能比拟的。因此,开发非气态有机碳肥消除“碳短板”,在改善碳营养、活化矿物养分及调控土壤微生态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有机碳肥的研究及应用将改变千百年来农作物“靠天补碳”的状态,开创“有机碳肥补天缺”的高产新途径。它不仅是肥料技术的一个制高点,植物营养研究中富有生机的学术点,而且是肥料企业效益新的增长点。